保险业双轮驱动,书写科技金融新篇章
发布时间 2025-04-09
4月1日,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多部门发布《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》,明确保险业将通过“保障+投资”两条主线,为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。政策支持下,保险机构如何护航科技企业?险资又如何成为科技创新的“活水”?

一、优化保险保障:化解科技企业全周期风险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大、周期长,面临技术失败、市场波动等多重风险。对此,《方案》提出优化科技保险服务,覆盖企业从初创到成熟的全生命周期。
1.头部险企“出招”:定制化产品护航硬科技
中国人寿财险:设立近70个科技保险专营团队,针对“三首”(首台装备、首批材料、首版软件)推出专项保险,累计服务超10万家企业。
中国太保财险:聚焦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,2024年为10.5万家企业提供超111万亿元风险保障。
中国人保财险:承保科技企业保额达31万亿元,覆盖1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。
2. 瞄准“高精尖”:共保体破局商业航天风险
3月31日,北京成立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保险共保体,联合20家机构为火箭发射、卫星制造等环节提供高额保障。专家指出,共保模式能分散风险、提升承保能力,未来或向芯片、AI等领域推广。
3. 业内建议:产品创新需更“接地气”
对外经贸大学谢远涛院长认为,保险机构需针对不同行业痛点设计产品。例如,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临床试验责任险,为AI企业开发数据安全险等。
二、险资“投早投小”:为科创注入长期资本《方案》鼓励险资通过多元化工具支持科技创新,尤其强调“投早、投小、投长期、投硬科技”。
1. 长期投资试点:500亿“活水”已入市
国内首只保险系私募证券基金“鸿鹄志远”完成首期500亿元投资,二期获批在即。
目前全行业待落地的长期股票投资额度达1120亿元,平安、新华等险企已积极申请。
2. 创投布局:LP出资超140亿
2024年一季度,险资通过LP出资、直投股权、母基金等形式,向创投领域注入143亿元,重点布局新能源、半导体等赛道。例如:
中国人寿: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超4000亿元,同比增22%;
中国平安:通过“股权+债权”模式,为科技企业提供全周期资金支持。
3. 挑战与破局:如何平衡风险与收益?
痛点:创投项目周期长、风险高,险资面临资本占用大、利润波动等压力。
建议:
燕梳资管鲁晓岳:设计“稳健收益型”基金产品,匹配险资对稳定现金流的需求;
凯利资本张令佳:建立创投容错机制,优化会计核算规则,避免账面大幅波动。
三、政策展望:期待细则落地,激发创新活力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《方案》为科技金融指明方向,但配套细则仍需完善:
税收优惠:对科技保险业务减免所得税,提高险企积极性;
数据共享:建立科技企业风险数据库,助力精准定价;
退出机制:探索险资参与S基金(二手份额基金),增强流动性。
从“风险兜底”到“资本助力”,保险业正成为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。随着政策细化与机构创新,这场“科技+金融”的双向奔赴,或将催生更多新质生产力,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